7月23日金投策略,江门市委宣传部打造的位于江门城市原点启明里的江门影视综合服务平台正式启用,并结合全新升级的侨乡光影展,同步启动“拍在江门”侨乡电影文化周活动。广东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视局、省广播影视协会、广东影视综合服务平台等有关领导,以及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陈冀出席活动并分别致辞。
江门影视综合服务平台成立,“拍在江门”侨乡光影周启动。
这是江门在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和省影视综合服务平台、省广播影视协会、省电影家协会等精心指导下,扎实推进《关于推动广东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落地落实的具体实践。
依托江门影视综合服务平台,今后剧组来江拍摄,线上可通过“光影江门”小程序实现选景、审批、配套服务数字化,线下可享一站式管家式的服务对接。在江门启明里游客中心,该平台还设置了实体场所,集中展示拍摄场景资源,打造“一窗看尽侨都光影”的实体窗口。
未来一周,“拍在江门”侨乡文化光影周活动将在百年侨村启明里拉开序幕。江门将结合文明Yeah(夜)集项目,开展文化惠民展示活动,公益放映一批“拍在江门”的经典影片,如《甜蜜的事业》《殊死一搏》《第八个嫌疑人》等,以“光影+夜集”的新颖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打造多场景、广惠民的基层文化新体验。
江门作为中国侨都,自带电影滤镜,每年超30部影视作品在此取景。从“天然摄影棚”跃向“影视全产业链梦工场”,江门拿出了诚意与行动——
发布“政策包”、搭建服务平台、常态化办展,通过线上线下衔接转化,链接各种要素资源,让产业链延伸,让光影梦想落地生根,让侨乡故事走向世界。
剧组在江
可享一站式管家式服务
近日,电影《长安的荔枝》热映,影片中“荔枝使”运送荔枝所经的岭南驿道部分取景自江门新会的银湖湾滨海新区、南坦葵林,江门这座“天然摄影棚”再次亮相银幕。
作为中国乡土建筑的特殊类型,开平碉楼见证了近代华侨史的沧桑巨变。
凭借穿越时光的建筑与人文气质,江门被誉为大湾区影视资源的“富矿地”,从《让子弹飞》《一代宗师》到《狂飙》,近三年吸引超百部影视剧取景,让百年侨乡建筑从历史标本变为银幕鲜活符号。
然而,精品创作并非一人一事,从剧本到场景,从群演到道具,这需要整个影视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劲往一处使”,它离不开影视公司的精益求精,更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扶持。
如何让剧组需求与本地资源精准“牵手”?据江门市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金投策略,江门成立了影视综合服务平台,具有三大核心功能:
一是城市影视微缩馆,集中展示拍摄场景资源,比如基地影棚、人文景点、自然风貌、民风民俗等;
二是线上线下链接点,线上推出“光影江门”数字化平台,选景、审批、配套服务皆可一键办理,线下则有专人全程帮办;
三是国际交流新节点,以侨乡文化为纽带,推动微短剧出海及中外合拍项目落地,让侨乡故事走向世界。
在江门启明里游客中心,江门影视综合服务平台设置了实体场所,集中展示拍摄场景资源。
侨都江门光影史。
为了提供更周到的服务,影视综合服务平台还创新构建了“四位一体”服务体系。
一是政策集成窗口,集中展示“江门影视政策28条”和特色服务指南,实现影视政策一站通览;
二是光影文化展厅,通过“天然摄影棚”“侨乡星光谱”等主题展区,打造沉浸式百年影视文化体验空间;
三是产业活动平台,依托“拍在江门”光影周和侨文化电影周,构建影视资源对接与品牌推广的枢纽;
四是专业服务中枢,以“1+7+N”服务网络为支撑,提供覆盖影视全产业链的“管家式”协拍服务。
依托“光影江门”小程序,影视剧组实现选景、审批、配套服务数字化。
线上一网通、线下一站式,线上全媒体、线下多场景,服务影视产业发展金投策略,江门线上线下齐发力,拿出了无限诚意与宝藏资源。
侨乡光影让人更“沉浸”
百年侨村启明里,沐浴着百年光影。
2023年,中国侨都光影展启动,让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影视文化热门打卡地。如今,全新的中国侨都光影展入驻启明里江门影视历史展馆,在保留“天然摄影棚”“侨乡星光谱”“影视梦工场”三大篇章的基础上,精心打磨、换装升级。
中国侨都(江门)光影展惊艳换装。
升级后的展览增加了室内展览板块,在影视服务平台内设置侨乡影视发展史、经典影视作品、影视拍摄体验等展区,融入电影海报碎片、胶片,以视觉、听觉、触觉的沉浸式氛围,构建“音乐+记忆”立体叙事,将侨乡影视文化转化为可感知、可传播的情景式、沉浸式、互动式体验。
中国侨都(江门)光影展,市民趣味打卡。图源江门宣传
为了让剧组、市民群众充分感受江门光影魅力,此次“拍在江门”侨乡文化光影周上,将有一批在江取景拍摄的经典影片在江门影视综合服务平台、广场、社区进行播放。启明里广场还将举办文明夜集,为市民朋友带来“光影+夜集”的新体验。
从“看景”到“入景”,一批影视创客留在江门,沉浸式采风、创作、拍摄;一批“拍江门”“江门拍”影视精品闪耀银幕,走出广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百年侨村江门启明里,中国侨都(江门)光影史吸引市民游客驻足拍照。
“江门是一座影视资源的富矿,拥有众多影视基地和特色场景。”光锐新影传媒公司作为江门本土外联公司,参与了《狂飙》等剧的落地协调,公司代表宋军华现身说好:“拍摄期间,各部门联动发力,提供全方位支持,让剧组专注创作,无后顾之忧。”
深圳蓝胖子影业公司于去年在新会设立工作室,其出品的网络微短剧《陈皮想静静》运用电影拍摄手法和港式喜剧元素,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江门新会的爱情故事。“我们非常喜欢江门的历史人文氛围,这里很适合影视创作,希望通过我们的作品,让更多人透过影视看到江门的风采。”公司代表杨彩凤说。
台山美嘉科技公司在台山水步镇建设“MEGA PARK美加影视园区”,一期搭建15个多功能实景影棚,二期将落地华南领先的XR虚拟影棚矩阵。“江门影视综合服务平台成立,等于给全市影视产业装上了‘超级引擎’,以后剧组来拍戏,再也不愁找不着北了!”公司代表朱娉娉表示,未来将以更多优秀的作品回馈江门。
一批影视协会、影视基地、影视公司代表受聘为“江门影视资源推荐官”。
活动现场,一批影视协会、影视基地、影视公司代表受聘为“江门影视资源推荐官”,他们将以影视为媒,助力侨乡江门“影视+文旅”走出深闺。
打造影视全产业链梦工场
坐拥资源“富矿”,江门的影视雄心从来不局限于一座“天然影棚”。百年前,华侨从这里出发闯世界;百年后,江门努力让侨乡故事走向全球。
近年来,在省委宣传部、省电影局、省广播电视局的指导与支持下,江门市委宣传部下大功夫建设“影视梦工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完善落实机制,全力推动江门影视拍摄服务与后期制作产业发展,打造影视全产业链梦工场。
两年前,江门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促进江门市影视产业繁荣发展的意见》。今年,江门又以全省地级市首创的28条政策“组合拳”破题——一个电话搞掂、8小时极速协拍、1+7+N全域服务网络、全产业链扶持。
这些政策措施释放出强烈的信号:江门要让每个剧组不断感受到光影侨乡的“光的速度”和“影的温度”。
如今,全市130余家影视企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链,江门也开创了本土电影创作的先河,本地首部华侨题材院线电影《故园飘梦》在美国、澳门等地展映,第二部院线电影《神秘的家书》即将上映,广东省首个网络文学创作基地落户江门并推动江门探索网络文学+微短剧孵化基地建设……
《棋士》剧组在台山取景时,被当地骑楼街的时光质感震撼。资料图片
省广播电视局有关领导表示,江门影视综合服务平台成立,既是江门影视发展的里程碑,也是广东省影视协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江门充分发挥影视热门取景地的优势,在影视服务规范化、专业化上下功夫,链接更多海外和港澳资源,推动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出海。”
“影视作品不仅是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文化产品,更是融合内容、艺术、科技等为一体的时代记录。影视服务不是简单的招商引资,而是要以文化自信为根基,架设一座‘联通世界的银幕之桥’,是向世界生动讲述中国故事的最佳载体,是侨乡平视世界的文化交融共生体。”陈冀表示,“江门将以更优质的供给、更有效的政策、更周到的服务,持续优化影视产业发展环境,把‘富矿’变‘高产田’,让‘侨都’成‘梦工厂’,将‘影视资源的富矿地’的城市名片打造得更加闪亮。”
曾广旺期待,江门影视综合服务平台和“光影江门”APP与省级平台无缝对接,在场景、政策、技术、服务等方面形成合力,做优服务,让全省影视资源“活起来、连起来、用起来”。
侨乡大地,光影的基因正不断融入城市的每一寸肌肤。以新平台为新出发点,江门努力用更多《狂飙》级的爆款证明:江门,就是中国影视的“湾区封面”。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严亮 通讯员 江轩金投策略
星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